详解Stacks:十年磨一剑
作者: 投资币 时间: 2024-12-09 06:29 阅读: 1433
Stacks 是比特币上的智能合约层。其正式构建始于 2017 年,最初版本于 2021 年上线。发起人是来自普林斯顿的一群计算机科学家。历史上 Stacks 曾面临诸多敌意,BTC Maxis 和以太坊信徒均视其为异类。随着 BTC L2 的叙事热度兴起,以及 Ordinals 等带来的 BTC 文化转向,各类不同的 L2 层出不穷。此时,Stacks 似乎再次成了「异类」——其已经在这个方向上持续构建了近十年,随着 BTC L1 的发展脉络在振动,绝不是 crypto 中常见的流沙型项目。
Stacks 致力于成为最有用的比特币层,围绕这一目标,Stacks 社区始终以长期主义心态建设。持续的积累也为 Stacks 赢得了独特的身位:其生态已经开始有起色,TVL突破 $140m;Q2 即将迎来的 Nakomoto 升级将产生更快的区块,安全性得到进一步提升,有望大幅提升 DeFi 体验,吸引更多流动性;背后有长期的顶尖资本支持。在百舸争流时,独特的身位意味着更多的资源和注意力攫取能力,从而可能强者恒强吸引更多流动性。
春节期间 Stacks 价格有一波提升,目前 MC 36 亿美金 。我们认为,Stacks 有稳中向上的基本面,穿越周期持续构建的团队,结合 Nakomoto 升级等强催化剂,是比特币 L2 中不容忽视的存在。如果看好 L2 的整体发展和相信比特币除了作为 SOV 外会有更多用途 ( 成为生产性资产),可以在合适价格将 $STX 作为比特币生态的 beta 配置。文末我们对其估值可能性进行了探讨。
Stacks 的设计思路:平衡、取舍与迭代
不可能三角的取舍
我们从 Muneeb 在推特中分享过的比特币不可能三角出发来看 Stacks 的设计思路:
Source:@kyleellicott
在不改变目前 L1 的前提下,存在三个最优选项 a) 开放网络、b) 无独立代币、c) 全局虚拟机(VM):
- 开放网络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以参与共识,与此对应的是联邦制,仅部分选中的实体可以参与挖矿;
- 无独立代币符合 BTC Maxis 的希冀,没有新资产与比特币竞争;但代币能够给矿工激励,更好地实现激励相容,也有助于网络冷启动;
- 全局 VM 的反面是将数据存储在链下,没有通用的全域账本,数据的可触达性减弱,但可能会带来更好的可扩展性和隐私性,在部分场景下非常有效
Stacks 选择了 a) 和 c),并在 b)上做了妥协,发行了独立代币 $STX。做出这种取舍背后的部分理由是从用户体验及开发者角度出发。在全局 VM 中,开发者有更多的发挥空间,实现更好的智能合约交互,一如其在 Ethereum 和 Solana 中的体验。在大部分场景下,全局 VM 的体验会更优。
此外,Stacks 上着重构建的方向即是 DeFi,希望使 BTC 不止是 SOV,而是生产性资产。而如果要吸引大体量资金,能够将 BTC 在 L1 和 L2 之间安全地移动是重中之重。$STX 的用武之地即在此处,作为激励给到矿工和验证者,从而实现一个开放、无需信任、去中心化的网络。从增加商业成功的概率角度,有合理的激励无疑是不可或缺的。虽然代价是 Stacks 被部分 BTC Maxis 称为 Affinity Scammer,但长久来看,可行性、合理性会战胜人的非理性的情绪。
这个过程以 Proof of Transfer (POX) 共识为核心,POX 可以看做是对 POW 的再次利用,不消耗额外过度的能源。当前机制具体如下图所示:
- 矿工将 BTC 转移给 Stackers 以获取潜在的出块奖励,获胜(成为领导者)的概率正比于其转移的 BTC 金额,领导者获得在 Stacks 写入区块的权利,并获得包括 STX 和交易手续费在内的奖励。
Source: @godfred_xcuz
- 另一侧,Stackers 则通过锁定 STX 获取 BTC 奖励(这个行为被称为堆叠),奖励金额正比于锁定的 STX。
在具体的堆叠方式上,如果用户选择自己堆叠,其周期持续两周,并有最低 STX 锁定量要求(~100,000),体验相对一般。流动型堆叠协议 StackingDAO (对标 Lido)上线后,用户存入 STX 可以获取 stSTX 作为代币化凭证,并可在 DEX 中随时交易回 STX,且不再有堆叠数量要求,灵活性大幅增强,但需要支付 5% 的收益佣金。除 StackingDAO 外,OKX,Xverse 等也分别提供不同的池子堆叠方案。当前 StackingDAO 和 Xverse 的堆叠收益约为 6%。
Stackers 受到激励的点在于其参与了双向去中心化的 Peg 机制,与比特币挂钩的资产称为 sBTC。
- Peg in:用户在 L1 上锁定 BTC 时 ( 存入 Peg wallet),在 Stack 上可以对应生成相应的 sBTC,其价值与 BTC 1:1 对应,无需付 wrapping fee
- Peg out:Stackers 进行阈值签名,达到 70% 要求后 sBTC 会被销毁,L1 上重新释放等量的 BTC,并从 Peg wallet 发送到某个 BTC 地址;因 Stackers 希望得到 BTC 奖励,且其锁定资产大于 Peg wallet 中的 BTC,失信会得不偿失,故而其有动力始终做出正确选择实现 peg,即激励相容。BTC peg-out 请求也会作为 BTC 交易被广播。鉴于 Stacker 可以自愿参与,因而其是完全去中心化的。
Nakomoto 升级要素
Nakomoto 升级的重头戏一在效率,生产区块的速度会提至 5 秒(当前数十分钟)。可以想见,快速区块的实现可以大幅提升 DeFi 的体验,也会使很多有意义的用例成为可能。快速区块得以实现,核心源于引入了基于 Tenure(任期)的区块生产机制——被选中的矿工负责生产任期内的所有 Stacks 区块,并以密集的节奏进行生产,约 5 秒 / 块。L2 的区块时间与比特币 L1 解耦,不再 1:1 锚定。
二在安全机制的改进。当前 Stacks 有独立的安全预算,取决于矿工花费的 BTC 数量。升级后,超过 2 个比特币区块后,安全性可以达到 100% 的比特币终结性,终结性即交易不可逆转,意味着攻击 Stacks 难度等同于攻击比特币。背后的原因在于后续矿工除了向 L1 提交 Stacks 区块的哈希外,还需要提交上一个矿工任期内生产的第一个区块的索引区块哈希,从而可以将 Stacks 链的历史和 L1 层对齐至上一个矿工的任期范围,即拥有了比特币终结性。在白皮书中,最初设计是超过 150 个区块后拥有比特币终结性,从 150 缩减到 2,可谓巨大的提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IXY_49xbIY&t=188s
最新的 2 个区块的安全预算也将有所提升,除矿工花费外,新增了 Stackers 堆叠的资金。考虑到 Stacks 锁定的资金已达十亿美金量级,按照 70% 的阈值及当前 STX 价格来计,需要至少 7.8 亿美金才能发起攻击。充裕的安全预算是最深厚的壁垒之一,也是长期建设积累的功底。其他 L2 如果也计划采取类似的手段实现更高的即时安全性,需要有更高的锁定资产,难度不小。
而 Stacker 除了继续为网络的经济安全贡献外,还需要验证和批准矿工生产的区块。鉴于区块生产速度加快,验证者的效率也必须跟上,生态内不同角色的配合更为紧密。此外,Stackers 会先内部就链尖达成一致,并监督矿工在最新的 Stacks 区块后面生产,否则将拒绝签署,从而不再有 Fork。
Crypto Twitter 上曾有很多关于 Stacks 是否是 L2 的争议。由于 Stacks 利用比特币来做终结,领导者选举也发生在 L1 上,其实质上无法脱离 L1 单独存在,并不能算作 L1。此外,鉴于升级后 Stacks 不再有单独的安全预算,开始有类比特币的重组阻力,这个角度将更接近传统 L2 的概念。但另一个维度,我们无需被定义束缚,也可以从更好地使用 BTC 这个原点出发,去关注用户场景和开发者体验,来倒推我们需要一个怎么样的智能合约层。至于具体是 L1,L1.5,L2 又怎样呢